十余位交大人入选全球首份AI华人青年学者榜单

日前,全球首份AI华人青年学者榜单正式揭晓。我校沈艳艳、张伟楠、林洲汉、于夫、王苏杭、马仕青、谢赛宁、杨笛一、齐晓娟、严欣辰、宫辰、刘小洋、郑伟龙等十余位交大人入选。



沈艳艳,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在SIGMOD、VLDB、ICDE、KDD、IJCAI、TKDE等领域相关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700次,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5项,担任CCF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VLDB2019/ICDE2018/IJCAI2018/AAAI2019等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TKDE/TPDS等顶级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



张伟楠,2011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ACM试点班)本科、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科研领域包括强化学习、信息检索和数据科学,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谷歌学术引用一万余次,论文获得SIGIR的最佳论文提名奖、CoRL最佳系统论文奖等4个奖项。



林洲汉,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Mila Lab,师从图灵奖获得者Yoshua Bengio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尤其是注意机制及其应用、语言建模、问答、句法分析等。曾就职于Facebook AI Research;林洲汉研究工作专注于机器学习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应用。自从事研究工作以来,共计发表各类文章逾30篇,其中引用量10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9篇,其中有2篇引用量超过1700。



于夫,密西根学院2006级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在计算机视觉实验室指导视觉智能和系统小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的结合。2018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



王苏杭,2012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设计媒体挖掘。2018年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马仕青,2013届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2019年在普渡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研究重点是程序分析、软件和系统安全、对抗性机器学习和软件工程。2016年NDSS和2017年USENIX Security的杰出论文奖得主。



谢赛宁,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ACM试点班)本科,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室(FAIR)研究科学家。2018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杨笛一,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ACM班)本科,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计算社交语言,研究方向面向计算社会科学和自然语言处理。曾连续三年获得Facebook博士生奖研金(2017-2019),曾获得EMNLP 2015、AAAI 2016网页与社交媒体、2019年ACM CHI等顶会的最佳论文提名。此外还曾入选2020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科学精英榜”(Forbes 30 Under 30 list in Science)、2020年 IEEE “AI 十大潜力人物”、2021年微软研究教职奖、2021年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齐晓娟,2014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香港大学的助理教授和深度视觉实验室的成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广泛领域。她在 CVPR、ICCV、NeurIPS 等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顶会上发表论文 40 余篇,并担任 ICCV 2021、CVPR 2021、AAAI 2021、AAAI 2022 顶会的领域主席。



严欣辰,2014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ACM试点班)本科,Waymo研究团队高级研究科学家。他在密歇根大学专注于深度生成模型和表征学习与结构化和多模态数据交叉的前沿研究课题。2019到2021年,他担任Uber R&D Team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并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模拟、3D重建、预测和其他领域的研究课题。



宫辰,2016届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基于学习的计算机视觉问题。曾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双创博士”、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香江学者”等荣誉。



刘小洋,20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高性能 tensor 计算、强化学习、量化金融等。曾在IEEE TMC、TDSC、TPDS、TITS、TVT、 Elsevier Neurocomputing等顶级期刊及INFOCOM,ICDCS,MobiHoc和ICME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其论文在谷歌学术上被引用400多次。



郑伟龙,2018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MIT大脑和认知科学系博士后助理。2018年至2020年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神经病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计算神经科学,机器学习,情感计算和脑机接口。曾获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8年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最佳论文奖等奖项。


【奖项简介】


AI华人青年学者榜单由百度人才智库(TIC)、百度学术、天津大学复杂管理系统实验室、中国科大国金院商业智能中心联合发布。榜单的评选旨在鼓励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青年学者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成果,挖掘兼具“厚度”和“高度”的中国青年技术领袖。


此次发布的AI华人青年学者榜单由AI华人青年学者榜(经典领域)和AI华人青年学者榜(AI+X)两部分组成,分别包括100名活跃在经典AI领域和50名活跃于AI交叉领域的高潜力青年学者。他们的研究方向多聚焦学术、产业热点,覆盖自动驾驶、量子计算、对话系统、生物计算等前沿热点领域,其中70%的入围者在高校从事学术科研工作。评选基于186963篇论文和89324名学者数据,以学术水平、学术影响力、学术潜力指数三个维度,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化评估方法生成榜单。


备注:由于内容涉及人数多、范围广,如发现未统计完全校友及信息,欢迎广大校友提供相关线索,十分感谢!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上海交大JohnHopcroft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科技评论、中国人工智能协会等


致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密西根学院






——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交大要闻栏目2022年05月27日发布新闻



创新传承,铸就慧谷

“慧谷教育培训”品牌于2004年在上海交大科技园成立,曾连续多年获得徐汇区优秀办学机构荣誉。“慧谷教育”是专注于IT高新技术和互联网职业技能的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机构,目前联合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智能信息技术研究院和新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聚盼湖科技,为各大企业客户和社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培训和一站式人才职业规划咨询服务。

坐落于交大科技园,毗邻徐汇交大,交通便利

坐落于交大科技园,毗邻徐汇交大,交通便利

20年专注IT互联网职业技能发展和教育产品研发

20年专注IT互联网职业技能发展和教育产品研发

联合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智能研究院,强强联手

联合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智能研究院,强强联手

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指定合作伙伴

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指定合作伙伴